在五四青年节来临前夕,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接连上演两场温暖的生命接力4月29日,2022届校友郑昊麟在上海长海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为上海市第713例、该校1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而就在十多天前的4月18日,2018届校友付泰源完成了上海市第708例、学校第18例造血干细胞的捐献。
两位青年以青春热血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青年节到来之际送上“爱的礼物”,交出了属于新时代青年的担当答卷打破刻板印象:从“误解”到主动加入生命接力回忆起捐献初心,郑昊麟坦言曾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存在“开背抽骨髓”的刻板印象。
2019年,学校学长学姐的成功捐献事迹让他了解到,捐献流程与献血类似,便毅然报名入库2024 年初首次匹配成功却因体检“沉默期”错失机会,2025 年初再次接到通知时,他“想都没想立马答应”,在家人鼓励下坚定完成这场跨越两年的生命之约。
采集结束后,他深情寄语患者:“愿你带着爱和希望,重新拥抱生活”

付泰源的捐献之路则始于2014年入学时的一次宣传活动“当时觉得能救人,就登记了”十年后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他才意识到这份承诺的重量面对首次体检指标不通过,他连续调整身体状态,第三次体检达标后,从苏州奔赴上海完成“十年之约”。
当得知受助者是河南老乡并收到饱含感激的书信时,他感慨道:“庆幸自己从未放弃”

校园公益传统:19次“生命相遇”背后的育人密码短短两周内的两场生命接力不是偶然截至目前,二工大已有19名学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6000 余名师生加入中华骨髓库,捐献规模在沪上高校位居前列,创下“每40名上海市捐献者中就有1名二工大学子”的奇迹。
2024年,学校更以“1年4例、4个月3例”的高频次书写公益传奇


郑昊麟、付泰源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捐献当天,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吴沛东与上海市红十字会赴医院慰问,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部副部长张懿特别点赞:“二工大师生的公益担当,让‘生命接力’理念深入人心”


据了解,二工大依托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通过专业化宣讲进行科学宣教,提供全流程保障,将“厚生、厚德、厚技”的校训精神融入育人实践从2005年上海市第59例、学校第1例的丁杰到2025年的郑昊麟、付泰源,十九次“生命的美丽相遇”,正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生动注脚。

五四精神的青春注脚:以热血传递人间大爱在造血干细胞采集室,两次捐献见证着同样一个青春抉择:郑昊麟忍受4天动员剂注射的不适,付泰源为达标坚持三个月健康管理,他们用行动擦亮“00 后”“95 后”的代际标签,让“奉献”二字闪耀着新时代的青春光芒。
正如郑昊麟所说:“捐献不是终点,而是爱传递的起点”付泰源则从患者感谢信中读到更深的责任:“要让爱心成为生活的常态”截至目前,二工大捐献者累计为19个濒危生命点燃希望,其背后是6000余个“潜在救星”的默默守候。
随着2025“五四”钟声的敲响,这些在实验室、职场与病房间奔走的年轻人,用热血担当诠释着“青年力量”——是在他人需要时毫不犹豫伸出的双手,是将个人价值融入社会所需的赤子之心在这个春天,两场生命接力的故事仍在延续。
“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用爱拓展生命的宽度”当一袋袋承载着希望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送往病房,19次“生命相遇”早已超越个体善举,成为一所高校、一群青年向社会递交的温暖答卷这,便是“五四精神”在新时代*动人的回响。
图片由学校提供轮值编辑:徐瑶君关注:请点文章主标题下“东方教育时报”或查找搜索公众账号=== 从教育的视角看社会 | 从社会的视角看教育 ===上观号作者:东方教育时报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