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护南极的环境离开南极时不能带走任何物品哪怕是一滴水一片石头挖掘机司机万尚却带回了一份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礼物——他一笔一划写下的南极日记他想送给12岁的女儿和4岁的儿子想让孩子们知道南极是什么样的更想让他们了解
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广阔4月8日“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主要任务20天前万尚和一群队友先期返回作为本次科考队的成员他和同样来自中铁建工集团的82名建设者参与了秦岭站和中山站的建设
他对《工人日报》记者说"秦岭站就像自己的孩子,我见证了它的成长"这是万尚的第二次南极之旅身为机械班组的一员他主要负责驾驶挖掘机进行通信平台、风机等设施的基础开挖还有各种辅助工作比如辅助桥架钻孔、辅助安装货梯
这是一次漫长的旅程2024年10月20日他到江苏参加南极工作的提前演练2024年11月9日作为先遣队员从上海前往南极2024年11月14日登上南极大陆2025年2月28日踏上返程路

万尚的日记

2024年1月24日,万尚与建设中的秦岭站合影

2024年11月27日,万尚在秦岭站能源区2024年10月20日,阴在深秋初冬交接之际,再次离开故乡,踏上了第41次南极科考之行机会总是眷恋时刻准备着的那一部分人第40次南极之行自己许下的愿望,竟真切地照进了现实。
除了感谢给自己这次机会的所有人外,更加要给予自己十足的信心,机遇来之不易,要越发珍惜才好清晨离家时,天刚蒙蒙亮,看着熟睡的妻儿,却不忍心把他们叫醒,只是在关门的那一瞬间,忍不住多扫视了一眼离别的剧情总是充满不舍,才显得这样惆怅,而*终彼此只能自我安慰。
短暂的离别不是距离的拉远,而是心灵的靠近,因为那份思念让心更加紧密相连。分离,是一首无言的诗。字里行间,都是不舍与期待。

抵达中山站附近海冰2024年11月14日,雪自己也不能确定现在是什么日子,什么时间今天成功登陆南极大陆,历时六小时的意大利运输机之行,永生难忘条件简陋,隔音差,像极了一台年迈的拖拉机相比较去年登陆的场景,今年冷得多,积雪也比去年多。
对于我们机械手,这是一个头疼的问题,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来清理相对于去年的艳阳高照,今年是个阴冷的天气,下午还飘起了雪花,似乎在给我们一个下马威刚刚登陆项目上,目前海水淡化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都没办法正常恢复,靠融化雪水洗漱。
由于缺水,今日晚饭直接取消了,只好用方便面来填一下饥寒的身体

在南极中山站卸货2024年11月18日,晴下班稍微晚了点,回到宿舍,热水桶里只有刚刚加注的雪与冰了原来还想着趁这两天烧了热水洗个澡的,哪怕将身上擦一遍也是舒服的呀!今日早上上班,挖机停靠在临近海边的悬崖上。
刚刚坐上挖机,悬崖下的海水里突然蹿出一条鲸鱼,灰色的身体,圆鼓鼓的脑袋,却在眨眼间消失在了海面,留给我无限的遐想这是自己**次真切地看到野生鲸鱼我想,拥有这样宽广的海洋,它们一定是快乐的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令人向往。

搬运物资2024年12月27日,晴昨天下午开始,无风,海面像镜子一样平静,墨绿的海水似一张地毯铺平在海面远处漂浮着几座或大或小的冰山,映衬着天际线上的白云,悬挂在天边远眺过去,似乎走进了水彩画中虽然景色美,可有时间欣赏美景的人并不多。
趁着好天气与时间、气候赛跑,争分夺秒地把货物卸下船,几乎是24小时轮流上,现场热火朝天中国人拼搏的精神,足以震撼世界所有队员都陆续登陆今年宿舍来了几位陌生面孔,都还没来得及打招呼等闲下来时,再好好熟悉彼此吧!。

秦岭站站区的晚霞2024年12月30日,晴早晨起床,户外起风了,顶着风,行走都极难雪龙昨天已经走了,下次相见,不知是二月底还是三月初海面上只剩下货船孤零零地漂在码头附近,因为起风的缘故,海面浪涌挺大,货船随波逐流,一眨眼的工夫已消失不见。
风卷起地面上的沙子,漫天飞舞,撞在墙上,疼得厉害车子路过一趟,视线里都是灰蒙蒙的一片,极寒,干燥,大风是这里的标志明日是2024年收尾之日,一路走来收获满满,特别是即将过去的2024,在记忆中会一直保存着。
难忘的南极之行在2023年开始,在2024年丰收,期待梦一直继续

在秦岭站进行光伏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1月2日,晴今年来了许多知识分子,有几个学校的教授、专家,甚至还有清华的教授,也和我们干一样的活,看起来也和普通大众一样直到和他们聊天,才显示出他们的与众不同谈吐中透露的自信、得体、涵养,明显区别于普通人。
读书人独有的气质在眉宇间表露出来,他们的眼界、思维和反应能力,甚至看待事物的角度,是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谈笑中便是典故,便是哲理在这边他们都放下了教授、专家、学者的高贵,与我们融为一个集体,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便是集体的力量,更是知识与技艺的结合。

在南极秦岭站进行风能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11月21日,晴这两天开破碎锤,屁股都坐痛了一来是锤子震动力度大,导致机身晃动弧度随之加大,身体在驾驶室里随意晃动,屁股的负担大二来是已经连续干了这些天了,每天固定一种姿势的时间太长,身体承受不了这种长时间高强度的运转。
今日是闺女12周岁生日时间,恍惚间回到了12年前的今天,自己还是个毛头小伙,我的天使却降临我的身边,看着眼前这一团肉嘟嘟的小生命,想伸手去抱着她,却又害怕地缩了回来,害怕自己一双笨拙的大手会把她弄疼而现在已经长成大姑娘了,个头也已然赶超了妈妈。
一岁一洗礼,愿你在往后的日子里平安健康快乐建设者在敷设电缆2025年1月14日,晴午夜刚过,停泊在我们站区码头20天时间的货轮终于悄悄地走了随着它的远去,下一次再能在海面上见到我们的船只是50天以后了,也就是我们踏上归途的日子。
以后的每一天都是倒计时,虽然跨度有点长,却是仅存的期待站在站区主楼的悬崖边,远眺海面,目送着货轮渐渐地消失在天际线它带着我的思绪飘向了远方那个叫家的港湾此崖本无名,却承载着我对家的思念,所以我个人给他取了个忧伤的名字——相思崖。
秦岭站的年夜饭,是山东大厨做的“八大碗”2025年1月27日,晴刚刚结束一天的忙碌准确地说,现在应该是28号,也就是中国人的除夕,过年啦!国内家中应该热闹非凡吧,而我们这里却没有一丝过年的氛围,想不到会以加班的状态结束那即将过去的中国人自己的2024年。
今天难得一见的风,从海面吹向内陆,导致海浪一阵高过一阵地拍打着码头附近的堤岸,甚至海水还涌进了码头内陆场地,而旁边的海湾中的景象更加壮观,海浪冲击着岸堤,退回去的海水还来不及离开,又被后面的浪头推至岸边。
远远望去,整片海湾中的水似乎沸腾般地翻滚就连漂浮在远处的冰山也被吹近了岸边,要不是水底的冰山触底了,估计它能冲上我们的码头以前它漂浮在远处,远远看着,觉着不算太庞大,结果近距离观看其中的任何一座,都足以令人震惊地大。
大海的容量真的无穷大度夏建设者在撤站前合影,万尚也在其中2025年3月13日,晴终于跨越了南纬60度,进入了惊涛骇浪的南大洋西风带据说这片海域是船只的禁区,以风大浪高而闻名,亲身经历名不虚传船上的日子虽然枯燥无聊,却也有难得的收获与心得。
本次航程,船上有不少研究海洋气候、生物与洋流的专家学者,更多的是知名高校的在读博士研究生,年纪轻轻,风华正茂有时候我便会静静地坐在他们周围,听他们聊着工作、生活、理想,甚至是求学的点点滴滴听着听着自己脑海里浮想联翩,看着他们青春自信,风度翩翩,文采飞扬,眼中流露着羡慕。
知识的力量把他们装饰得阳光健康,我也会陷入沉思若干年后,自己的一双儿女也要如他们一样驾驭着知识的方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散发着自信的光芒(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蒋菡采写 受访者供图)工人日报客户端班组天地第403期。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